返回

西窗烛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阳光灿烂 电影文学剧本 金钗玉莲(下)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郑文焯身着素衫,久立船尾,形如痴呆。

    家乡早已消失,一河清水。

    歌声起。

    “偶为共命遇秋风…”

    95.杨宅绣楼

    晨曦照金绣楼珠帘。

    杨琼英呆立围廊,凝视不远处。

    郑寓小院依稀可见。

    歌声继续。

    “…花残月暗各东西…”

    96.洛阳客栈

    灯笼中烛光闪烁。

    郑文焯挑灯夜战。

    郑文焯停笔抬首,面色憔悴,静静追忆。

    歌声继续。

    “…消瘦两地有情人…”

    97.杨宅后花园

    晚霞映照中的满园花卉。

    杨琼英轻移莲步,来到隔墙前。

    杨琼英愁眉不展,珠泪点点。

    歌声结束。

    “…千里各对灯烛红。”

    98.试场外

    鞭炮震天,硝烟弥漫。

    正墙照壁上粘贴着大幅皇榜。

    围观人群熙熙攘攘。

    郑文焯、王夫之、张景祁也在其中。

    99.皇榜特写

    皇榜楷书写着。

    特写:进士第一名,郑文焯,杭州府人氏。

    100.客栈小房

    喜气洋洋的郑文焯被恭贺人群团团围住。

    王夫之和张景祁与郑文焯对立行礼。

    王夫之:“恭贺郑兄进取得胜,名列榜首。”

    郑文焯:“两位仁兄不也金榜题名吗?彼此彼此。”

    张景祁爽朗在笑。

    张景祁:“也叫皇天不负有心人。”

    101.洛阳大街

    郑文焯正在游街夸官。

    红缎官补服,五品乌纱帽,骑马扬鞭。

    街旁人流如潮,争着目睹新科状元。

    郑文焯一行人在人群中缓缓而过。

    102。杨宅绣楼

    春梅捧着一册名注喜气洋洋跑上绣楼。

    春梅:“小姐,大喜。”

    正在端详郑文焯所遗诗文的杨琼英不以为然。

    杨琼英:“人去屋空,渺无音讯,有何可喜之处?”

    春梅:“郑相公中了头名状元,还不是大喜事?”

    杨琼英猛然回头,半信半疑。

    杨琼英:“你再说一遍。”

    春梅递上名册。

    春梅:“京试第一名是郑相公。”

    杨琼英翻开名册,大喜所望。

    杨琼英:“果真如此。”

    春梅:“春梅恭贺小姐。”

    杨琼英粉面绯红,愁容一扫而光,笑脸盈盈。

    杨琼英:“原来他去了京城,叫人担心了好久。”

    春梅:“这下,小姐该放心了吧?”

    杨琼英羞怯一笑,高高兴兴。

    杨琼英:“春梅,摆出香案,拜谢天地。”

    春梅:“好。”

    103。运河行舟

    风帆大张,官船顺流而行。

    船头推开喝水,浪花点点。

    身着红服的郑文焯与王、张两人在船舱饮酒,人人兴高采烈。

    王夫之:“郑兄,此次回府省亲,可得遂世伯之愿了。”

    张景祁:“再说郑兄已官拜太原知府,皇恩浩荡,岂有无妻室同赴之理。”

    郑文焯满面春风。

    郑文焯:“小生早有誓言在外,非得功名,不予婚配。此次回家,也是实现誓言之时。”

    张景祁:“如此说来,郑兄的喜酒是吃定了?”

    王夫之:“一定是那位‘云鬓金钗莲步摇’了?”

    郑文焯:“不知小姐近况如何?”

    王夫之哈哈大笑。

    王夫之:“郑兄放心,才子佳人,美满姻缘是不错的。”

    郑文焯面露喜色。举杯相劝。

    郑文焯:“借兄吉言,请。”

    104.杨宅内室

    杨士廉与杨夫人坐在正壁前,桌上堆满聘礼。

    看来刚刚有过一场争执,两人气色不佳。

    杨琼英掀帘而入。

    得知郑文焯中举后,杨琼英忧郁全消,粉面温柔,举止端庄。

    杨琼英给父母施礼。

    杨琼英:“见过父母双亲。”

    杨夫人:“琼英,前日你父亲为你许下一门亲事,现在对方送来聘礼,不日就要花轿迎亲了。”

    杨琼英大惊失色,目光急转杨士廉。

    杨琼英:“父亲。”

    杨士廉:“这是为父的一片好心。对方虽家境贫寒,然小儿刻苦攻读,天性聪慧,近日又传佳音,喜得皇榜登名,正是前程无量,宏图待展。我女与其婚配,乃是天降良缘。”

    杨琼英:“父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