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龙女出生后,岳静就没正眼看过这个孩子,更没喂过一口奶,不是她不产奶,而是每次孩子要吸奶前,她就在奶头上抹清凉油,像其她母亲给孩子断奶那样做,龙女每次把嘴咬住岳静ru头,就哇哇的哭,时间一长,连孩子都怕让她母亲喂奶了。这些,龙跃和母亲都不知道,还以为这个孩子嘴叼,不习惯吃自己母亲的奶呢。岳静平时除了上课,放学回家做家务外,从不抱孩子,更不和孩子玩乐,她因为申青云而厌恶这个孩子,把对申青云的恨都发泄在孩子身上,龙女这孩子很可怜,像个没娘的孩子。龙跃劝过岳静几次,可她就是不听,时间长了,龙跃也拿她没办法。倒是龙跃母亲疼孩子,也疼岳静,怕岳静上班累,总抢着自己带孩子。
龙女几乎都是母亲和龙跃带,晚上由母亲领着睡,饿得哇哇大哭时,母亲就给她煮点米糊糊吃。白天孩子饿了,母亲就抱着她去找杨翠娥,让她给龙女喂。一个母亲,要喂两个孩子,孩子小还可以,可孩子是在慢慢长大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杨翠娥的乳汁已经不够两个孩子吃了,她也只好给自家的杨错提前增加辅食,可那孩子吃惯了奶,每次总和龙女争母亲的乳房,到后来,只要杨错一看到龙跃母亲抱着龙女来,就哇哇的哭着要先叼母亲的奶,害得杨翠娥为此总是很难取舍,只好让他们每人吸一只,两个孩子像比赛一样的吸奶,吸着奶呢,还小眼睛相互瞪着对方,各自吸完自己的后,还和对方争,就这样,每次杨翠娥给他俩喂奶,都要忍受奶水被吸完后他们使劲的嘬,弄得ru头生疼生疼的。好在她现在不用下地干活,只在家里指挥小工酿酒,可以轻松点,否则她恐怕早为两个孩子的吃给累得躺倒了。
龙跃仍然被罗廷华指派着上山下乡的,他都成了派出所下乡专业户了,只要镇里有什么工作队,都少不了他。岳静生完孩子后,和龙跃的关系一如既往,白天像一对恩爱夫妻,夜晚在一张床上各躺一边,岳静越来越认为龙跃是性无能,而龙跃却认为岳静没那需要,彼此除了必须交流的家事外,也不说说夫妻间的话。
罗廷华为了向蒋文明证明自己可以确保小镇的安宁,开始规定派出所民警要每夜巡逻,他们四个人,只要在家的,一人一夜的轮换着在小镇深夜来回的走动,他这一招受到小镇居民的拍手叫好,偷窃和赌博明显减少了,他罗廷华的名声,开始逐步的树立,甚至他的做法,得到县局的认可,还在全县各乡镇开始推广,为全县社会治安的好转,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受到了县局的表彰。
杨翠娥的酿酒作坊,雇佣了四个小工,都是小伙子,每天酿制的玉米清酒,已经占据了小镇及几个邻乡的一半市场,她酿造的玉米清酒,味醇而甘烈,受到嗜酒人的青睐,短短几个月,她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酿酒西施,她给自己的酒起名叫‘醉常娥’。有成功,就会引来嫉妒,有嫉妒,就会滋生事端,这就是人类的现实。小镇里以前那些酿酒的小作坊主,哪能看着一个娘们把自己的生计给断了呀,其中有家姓杜的,以前没杨翠娥的醉常娥酒时,他家的酒在小镇最受欢迎,现在他家的生意是一落千丈,杜老头和两个儿子很是恼火,父子三人经过商量,决定了一件让他们全家都后悔的大事。
又是一年一度的七月半,又名‘鬼节’,这种节日,不是全中国人民都过的,但在温泉镇却很隆重,每家都会把死去的先人灵魂接回家住上几天,在这几天里,每天都要好吃好喝的供奉先人,然后再找一天黄道吉日把先人送走,送走的这天,是最隆重的。小镇每家的堂屋进门正堂的墙上,都贴挂着用红纸写的‘天地君亲师之位’,一张几乎和墙一样长的木制供桌上,摆放着先人的灵位,其它的如香炉供品等一应俱全,龙跃家堂屋和其他小镇居民家是一样的。在恭送先人的这一天,要在院子大门口摆放一张四方木桌子,上面除了香火红烛外,还有生米、猪头和全鸡,没有猪头的,也用一大块猪肉代替,生米上还要洒上鸡血,从早上开始,一直要供奉到晚饭后,才算把这个七月半的‘鬼节’过完。
龙跃家送先人的那天,请来了杨翠娥一家、派出所的杨国华和强子、弹棉花的小四川和李心忠夫妇,李心忠和李月芹,刚结婚没多久,一个是龙跃的好友,一个是岳静的姐妹,他们的结合,岳静帮了不少的忙,只要有家庭聚会,都少不了他们,这几个人,都是家不在温泉镇街道的,所以过节都会到龙跃家来。
晚饭后,夜幕刚降临,众人围坐在龙跃家葡萄架下,淡淡的月光从葡萄架上的叶隙中透过,洒落在每个人的身上和摆满各样水果的木桌上,两个孩子在母亲的房间里,已静静的躺在摇篮里熟睡过去,两个老人盘腿坐在床上唠着嗑。龙跃弹着一首《月光曲》,所有人都不作声,认真的聆听着吉他那清脆而优美的旋律。
杨翠娥在吃饭时宣布了一件大事,她要和小四川结婚了,日子就定在给孩子办周岁的那天。所有的人都衷心的祝福他们,此时两人挨着坐在一起,杨翠娥把头轻轻靠在小四川的肩膀上,心中充满着甜蜜的幸福。自从和这个来自异乡的男人认识后,她的生活中就有了种期盼,这种期盼让她每天都觉得心里甜丝丝的